王翬 ,(1632—1717年),清代画家。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画有家学,初拜张珂为师,专摹元代黄公望的山水画。后转师王鉴,画艺大进。经王鉴推荐,他又师王时敏。在名师的指导下,他悉心临摹历代佳作且游历山川,画艺终登堂入室,声誉益著。康熙三十年(1691年)奉诏入京,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三年后完成,遂荣归故里,以画终其一生。他的弟子众多,形成了“虞山派”,影响后世颇深。他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合称为“清初六家”。
草堂碧泉图绘山岭巍峨秀丽,巨崖险峻。远处峰嶂矗立,云风环绕。群山深处,庙宇掩映其中,增添神秘之感。近处,松柏挺秀,水榭亭台临水而建,拾阶而上,可一览山水之景,环境十分优美。图中人物不多,却处处点题。如水榭中一人静坐案旁,一小童侧身张望,动态鲜明,栩栩如生。自曰:『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他早期昼风清丽工秀,晚期则倾向苍茫浑厚。章法富于变化,水墨与浅绛渲染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