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原祁,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生,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卒。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江南省苏州府太仓人(今江苏太仓)。以画供奉内廷,擅画山水,继承家法,学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喜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用笔沉着,自称笔端有金刚杵。与王时敏、王鉴、王翚并称“四王”,形成娄东画派,左右清代三百年画坛,成为正统派中坚人物。
绢本设色。藏于台北故宫。本作品未记年,是画在绢上的作品,使画面上的设色效果有更多光透感。此画取全景式构图。远景,为群山叠嶂,峰峦突起,白云绕绕,矗立巅峰似与天相接,远山坡上杂树丛生,一片碧绿,树荫山坡间座落着数处庙寺屋舍。中景平远开阔,山冈亘连,坡石间长满了树木,且有数间房舍,掩映在丛树荫下。近景为坡岸乱石,岗峦洲渚,清溪萦回环绕,左侧两堤岸有一座板桥相连,左下角为广阔湖水,湖面平静如镜。此画上不留天,下不留地,构图十分饱满。景物的位置,或疏或密,虚实相生,落落大方,平中寓奇。此图笔墨虽接近黄公望,但自有其古拙淳厚的特色,笔涩而不滞,总体来说,此画笔墨娴熟,达到了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笔墨与色彩交融统一的高度。坡石圆浑凝重,使用披麻皴法,树木点簇细密,色彩用青绿,布局严谨,是王原祁精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