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又称”凡高”,以下称“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1866年从曾德特的乡村泽文伯根的寄宿,梵·高进入蒂尔勃格的文法学校。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梵高的作品,有《星夜》、《莺尾花尾花》、《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广为人知与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幅画没有鲜明色彩的对比,取而代之的是曲线所构成的扭动形体。油画中那随风摇晃的柏树犹如擅动的灵魂,在大地和天空之间飞舞,那是灵魂深处的呼喊,那是对生活的渴望,那是对现实的无奈和悲痛欲绝。它所表达的主题就是生命与力量,充满压抑不住的·激动和热情,他经常运用飞舞的线条和强烈的色彩来抒发这种激情。在这幅画里道路旁的柏树就像黑色的火焰,这些卷曲着的线条相互扭结着窜向天空。柏树旁是一片金色耀眼的麦田,它是太阳的色彩,生命的象征。用一种短促急速和旋转的线条,把天空和道路描绘成永不休止、滚滚向前的湍急河流。这些色彩和笔触表达出梵高内心的紧张和冲动,即使相当理智的人,也很难在这幅画前保持平静的心情。梵高曾这样写道:“脑子里始终浮现着柏树,很想把它画成像向日葵那样的作品。但是很奇怪,何以没有人画得像我所看到的一般。柏树的线条与比例确实很美,宛如埃及的宫女。”这一张画同圣雷米时期的许多风景画一样,完全没有直线的笔触。所有的物体都卷曲着,泉涌着,柏树像一团黑色的火焰,不停地向天空喷吐着。虽然一切都在起伏摇动,但整个画面看来,却有一种古典式的明朗与均衡感。暖色与冷色的微妙对比,轻重与形状的比例,这些不但形成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