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从义(约1302-1393),字无隅,号方壶,贵溪(江西)人,擅画云山,工诗文,书法擅长古隶和章草。画山水极潇洒。师法自然,他的山水画充满道家的思想意趣。传世作品有至正十九年(1359)作《武夷放棹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白云深处图》卷、《云山图》卷藏上海博物馆;《山阴云雪图》轴、《高高亭图》轴、至正二十五年(1365)作《神岳琼林图》轴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至正二十年(1360)作《太白泷湫图》轴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元方从义武夷放棹图轴》是元代方从义创作的,纵74.4cm,横27.8cm,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图画武夷山景。武夷山在今福建省崇安县西南,绵亘百余里,有36峰、37岩,水流其间,分为九曲,为我国南方风景名胜之地。古代,道家将它称为第十六洞天,是道教活动较为集中的地区。此图是方从义为同道周敬堇而作。画面右侧一峰高耸,峰下水中一叶小舟徐徐划行,岸上怪石嶙峋,林木丛生其间。笔墨浓润,酣畅淋漓,山体用纵向长线条皴染,以增其峭砺高耸之感。布局奇特,笔法多变,融古法为己用,表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