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徐悲鸿是画马驰名的大家,他的骏马画,英俊豪放,独创一格,既有传统画马的功底,又吸收了西画的长处,为近现代画马的发展开辟新蹊径。徐悲鸿的马,独辟蹊径,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徐悲鸿的马重线条,重笔墨,用大写意的淋漓笔墨取代古代鞍马画线填色赋彩的技法,使得所画之骏马,笔酣墨饱,神采飞扬,给人一种豪放沉雄的美感。在笔墨的运用上,既细致严谨,又粗犷豪放。被风吹拂的鬃毛、马尾以及马的轮廊线多用阔笔,粗笔点浓墨或焦墨挥洒,使马画得既具有整体美,又具有笔墨情趣,而更有特色的是先生所画的马还吸收了传统的没骨技法,却不墨守成规,而是做到了落笔有形,笔到神随,在表现骏马的形象、动感、空灵、意韵上画至化境,通过透视、明暗变化、结构准确而独树一帜。悲鸿所画的奔马,奔腾驰骋,桀骜不凡,自由奔放,欢快振奋,观之令人惊心动魄,在写实之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风格。他创作的奔马图,做到聚精会神,起笔落笔一气呵成,中途不断,那奔马,似脚蹄生烟,蹋于云端,真的是生动万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