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1865 年1月27日——1955 年3月25日),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近现代画家,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珊,陈崇光等学花鸟。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
该幅画作所画为四川峨眉山龙门峡山水景致。峨眉山龙门峡位于峨眉河畔,为两山对峙,宛如一门,门壁上有一大洞,传说曾有神龙居之。溪流清澈,色如碧玉,这段河流,又名玉溪、玉峡、种玉溪,原有“二龙戏水”,“洞口抛珠”、“龙门观鱼”等景观。从画面题材可推知此画创作应不会早于黄宾虹1932-1933年间的巴蜀之游。该幅画作取北宋全景山水的章法,笔墨攒簇,层层深厚,却是水墨淋漓,好一派活生生的自然胜景,画面山石、树木、峰峦的勾划用笔秀逸劲拙,笔笔见骨,画中境界浑然一体,山石、林木、云气相互交织,自然山水中那种层层叠叠、青翠葱郁的朴茂之气被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画面积墨、破墨、渍墨、铺水,无所不用其极,在纸上任意纵横氤氲,呈现出时而特别湿润而浓重、时而干处发白的审美效果。概言之,该幅画作体现出峨眉龙门峡真山真水给黄宾虹山水创作带来的重要影响,使其领悟了他晚年变法之“理”。画家题识:峨眉龙门峡,奇峭雄玮。以北宋画法写之,宾虹。钤印:宾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