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翚(1631~1717年),字石谷,号乌目山人、耕烟散人,江苏常熟人。师从王时敏、王鉴,博采古人之长而不局限于南宗,艺术上风貌较多。作品清丽深秀,功力极为深厚。传世作品有《溪山红树图轴》、《虞山枫林图轴》、《小中见大册》等。王翚的画论传世不多,但他关于“集大成”的鲜明见解使他在“四王”之中占有一个不寻常的位置。
画中以圆转重叠、突兀高耸的山峰为主体,山溪逶迤前行,涟漪阵起,秋波荡漾,两岸林木,红翠相间,整个画中意境深幽,秋气袭人。画家拟王蒙笔意与布局,构景繁密,山势云动,境界深奇。山石画法以墨笔牛毛皴和解索皴为主,干笔皴擦,浓墨点苔, 既显浓密厚重,又鲜艳夺目,光彩熠熠。 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溪山红树图》是其传世精品,他学元代王蒙的笔法,以类似牛毛皴松秀而流动的线条,构成活泼的画面,加上颜色较艳丽的红色和绿色,使整个画面有一种轻快愉悦的调子。